23日,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警惕增額終身壽險誤導宣傳的風險提示。
終身壽險是指以被保險人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且保險期間為終身的人壽保險。終身壽險的保險金額可以在產品設計時預先設定,如每年增長一定比例或每年下降一定比例。所謂的“增額終身壽險”,是近年來市場上出現的將保額設計為每年增長一定比例的終身壽險。
(資料圖片)
中國精算師協會在風險提示中表示,目前,有的保險營銷員在銷售該類產品過程中涉嫌誤導性宣傳,請消費者予以警惕。
警惕一:保額增長率還是投資收益率?概念差別大,不可混為一談。
“增額終身壽險復利3.5%”是一些銷售宣傳中經常出現的話語。
中國精算師協會表示,這里的3.5%并不是投資收益率,而是保額增長率。終身壽險的保額是指在被保險人身故或者全殘時,受益人可以領取到的保險金額。保額是每年不變、每年遞增還是每年遞減都只是參數的設計方式。在保險費等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每年保額遞增的終身壽險,其首年保額較低,會遠低于每年保額不變的終身壽險。
中國精算師協會提示:保額增長和投資收益概念差別大,請予以警惕。
警惕二:增額終身壽險是理財首選?
中國精算師協會提示,增額終身壽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殘保障,養老、儲蓄功能較少。如果保險消費者想要購買保險產品來滿足養老、儲蓄需求,還是應當選擇功能較為匹配,提供生存給付的年金保險或兩全保險產品。在銷售宣傳中將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類比理財產品,忽略其保障功能,誘導保險消費者中途退保,不符合該類產品的設計初衷。
警惕三:增額終身壽險“穩賺不賠”?
中國精算師協會提示,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穩賺不賠”。
保險消費者如果中途退保,可以領取保單的現金價值,增額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計所交保費,之后才會逐漸超過累計所交保費。
據不完全統計,若在投保后第1年退保,將會損失10%-60%的保費;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約在2%-2.5%之間,請保險消費者注意是否與自身預期相符。
規范產品銷售和設計
上海證券報采訪了解到,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推出了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競爭愈發激烈。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噱頭營銷、變相突破定價利率等問題,引發監管的關注。
為引導保險回歸保障本源,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在2月下發《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2版)》,新增了關于增額終身壽險在產品責任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增額終身壽險的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
實際上,這些問題的成因是保險公司沒有拋棄唯保費規模是圖的粗放經營理念。銀保監會嚴監管、嚴約束,既是避免保險公司長險短做、利差損等風險,也是保護投保人的利益,引導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保險公司不能在產品設計與銷售時利用條款的復雜性誤導消費者,要堅持誠信,要求銷售人員合規銷售。監管部門有必要對增額終身壽險的繳費水平、繳費期限、初始保額和保額增長率之間的關系進行規范。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 終身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