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價格持續“高燒”,成為近年來光伏投資狂熱的寫照,也讓多年前的“擁硅為王”一幕重現市場。對業內人士來說,后續行業發展的一大懸念就是多晶硅供需和價格走勢如何演進。在22日于常州召開的“2022光伏多晶硅與硅片論壇”上,多位專家均表達了對多晶硅投資“一哄而上”的擔憂,并擔心其明年存在過熱風險。
行業權威專家、硅基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嚴大洲在會上作主旨發言時對行業情況作了回顧。據他介紹,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前十大多晶硅廠產能之和為97.4萬噸,占比83.4%。全球多晶硅產量約44.8萬噸。全球前十大企業中,中國企業占7家,產能之和為83.7萬噸,占比86%。
作為國內多晶硅產業的開拓者,嚴大洲曾帶領科研團隊打破外國技術壟斷,成功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為中國多晶硅和光伏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資料圖)
他透露,目前新建的多晶硅廠全部在中國。預計到2022年底,中國的多晶硅總產能可達114.7萬噸/年,占全球131.3萬噸/年的87.3%。從境外企業看,韓國OCI馬來西亞工廠二季度意外檢修減產了30%,同時通過技改消去瓶頸增加產能0.5萬噸,多晶硅有效總產能17.2萬噸。REC顆粒硅擬投資1.5億美元改造12臺FBR顆粒硅包裝處理、分析實驗室等,計劃2023年四季度投產。
“由此可見,多晶硅生產及應用重心仍在中國。但中國多晶硅的生產重心出現向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轉移的趨勢,且項目一期多在2023年投產?!眹来笾拚f。
另一方面,多晶硅產能在進一步集中,前六大企業產能達81.7萬噸,占中國多晶硅總產能的81.7%。新增產能也集中在前六家。上半年,全球多晶硅價格上漲,產品供不應求,這些企業盈利超預期。
從全球看,目前多晶硅在產企業有19家,有效產能為131.3萬噸/年,新增產能57.5萬噸/年,同比增加77.9%。嚴大洲預計今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為91.5萬噸,與上年度64.3萬噸相比增加42.3%。其中,電子級多晶硅產量約4萬噸,太陽能級塊狀硅約82萬噸,顆粒硅約5.5萬噸,在全球多晶硅總產量中的占比分別為4.4%、89.6%和6%。
從國內市場供應量來看,自產的量有75.5萬噸,進口約10萬噸?!翱傮w上,多晶硅仍處于供不應求,價格高位小幅波動?!?/p>
在他看來,“雙碳”將成為未來40年中國能源轉型和經濟發展的主線之一,新能源、新材料必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多晶硅規劃產能高達407萬噸/年,一期建設166.25萬噸/年,多數在2023年二季度后投產。到2023年底,多晶硅總產能可能超過230萬噸,存在過熱風險。
為此,他建議要做好頂層設計與長期規劃,根據“雙碳”戰略設置到2060年的中國多晶硅及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包括產能、技術、成本與實施路徑,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盲目發展,減少國家損失。
“此外,也要強化科技創新,營造尊重知識產權氛圍,多路徑技術研發,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還要強化多晶硅安全與環保措施,確保多晶硅產業長治久安?!眹来笾拚f。
全球權威調研機構IHS Markit高級分析師金鳳在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國多晶硅進口依賴度逐年下降,多晶硅產能向中國集中的趨勢十分明顯,非中國廠商的多晶硅市場份額已跌至20%以下。但明年起,多晶硅新增產能將遠超市場需求,從理性看,目前宣告的產能很多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一些新晉玩家可能會推后投產。盡管如此,多晶硅價格仍有望在明年下降,具體節點取決于下游供需關系的動態變化。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22日公布的最新單晶硅片周評顯示,本周單晶硅片市場價格仍持穩運行,專業化硅片企業并未調整報價。供給方面,由于本月硅料供應相對充足,增量在17%左右,對應硅片增量約在3.8吉瓦至4吉瓦之間。截至三季度末,硅片產能已達482吉瓦,環比二季度增長8%。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