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9月20日,在工信部召開“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信息技術產業近十年的發展情況。
將面向關鍵軟件領域布局開源項目
(資料圖片)
今年1-7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達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3%,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表示,近些年來,工信部推動出臺支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制定發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
面向重點行業領域,體系化布局關鍵軟件攻關項目,加快補齊關鍵軟件核心技術短板。前瞻布局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新興軟件。加快推動關鍵軟件在重點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廣和創新迭代。
此外,鼓勵重點行業企業剝離軟件業務,培育骨干企業,支持中小型軟件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國內首家開源基金會成立,孵化一批開源項目。深入開展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發揮14個中國軟件名城和軟件園區的示范帶動效應。
開源逐步成為軟件技術創新和協同發展的重要模式。近年來工信部支持成立國內首家開源基金會——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加速孵化開放鴻蒙、歐拉等一批開源項目,推動開源代碼托管平臺發展,優化壯大開源社區,如歐拉開源社區用戶數量超60萬人,合作單位超380家。
王建偉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支持開源基金會加快提升運營水平,面向關鍵軟件領域布局開源項目,優化開源社區,普及開源文化,匯聚優秀開源人才,完善開源相關治理規則。
工業軟件產品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8.5%
去年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6萬億
王建偉還介紹了工業軟件方面相關情況。近三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穩步壯大,供給能力有效提升,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國工業軟件產品收入由2019年的1720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41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8.5%。今年1-7月份,我國工業軟件產品收入1219億元,同比增長8.7%,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接下來,工信部將充分發揮開源基金會作用,孵化一批工業軟件開源項目。依托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強化工業軟件人才培養。
信息服務業方面,2021年,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6萬億,較2017年翻了一番,較2012年翻了兩番。
今年1-7月,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3.03萬億元,同比增長12.0%,在軟件業全行業收入占比65.5%。
從細分領域來看,云計算產業年均增速超過30%,全球市場占比14.6%,較2012年增加10.9個百分點。
從創新能力看,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穩步增加,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全球占比超過84%,容器、微服務、海量數據存儲、大規模并發處理等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企業上云步伐不斷加快,全國累計上云用云企業超過360萬家。
多個全球第一
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整體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
基礎電子元器件種類繁多,應用廣泛,從電阻、電容、電感,到自動化領域廣泛應用的微特電機、傳感器,再到手機上必不可少的電聲器件和印制電路板,廣義上都屬于電子元器件范疇。
以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MLCC)為例,每臺智能手機平均使用數量超過1000只、每輛新能源汽車使用量超過10000只??梢哉f,電子元器件是支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也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表示,工信部已支持培育700余家電子元器件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組織開展重點電子元器件產品工藝“一條龍”示范應用,指導行業協會編制《電子元器件產業體系框架手冊》。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世界上產銷規模最大、門類較為齊全、產業鏈基本完整的電子元器件工業體系,我國電聲器件、磁性材料元件、光電線纜等多個門類電子元器件的產量全球第一,電子元器件產業整體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在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工信部下一步將推動骨干企業加快攻關突破,面向5G通信、新能源等領域,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動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材料、電子專用設備及測量儀器等加強協作,引導基礎電子產業升級。
紅星新聞記者王田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
標簽: 信息技術